自殺不是突然發(fā)生的,它有一個發(fā)展的過程。對于不同年齡、不同個性、不同情境下的人,自殺過程有長有短。“這因為有這樣一個心理發(fā)生過程,給我們提供了機會可以去及時發(fā)現(xiàn)、干預,阻止這一悲劇的發(fā)生。”福建省福州市心理援助熱線主管林德勇在公益講座《自殺的識別與干預》上強調。
自殺者在實施自殺行為之前往往會有些行為異常之處,如果出現(xiàn)以下行為,我們應考慮到當事人在近期內進行自殺的可能性。
1、行為明顯的或突然的改變(退縮或增加冒險行為)
2、分發(fā)財務,與親友道別
3、把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條
4、藥物或酒精使用量增加
5、自傷或自殘行為
6、嚴重抑郁后的突然平靜
每個人在痛苦的時候都可能會有自殺的想法。沒有任何一個人有理由去獨自扛下全世界的重擔。可以將我們心中的痛苦與恐懼向周邊信任的家人、朋友說出來,放下心里的重擔,讓自己松一口氣。
自殺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但它是解決暫時性問題的一種不可逆的方法,自殺不是唯一一種方法,更不是最好的方法。 若有需要,我們可以向家人與朋友尋求幫助。也有專業(yè)的機構、心理援助熱線(福建省福州心理援助熱線0591-85666661),可以幫助我們緩解情緒、提供救援。
如果發(fā)現(xiàn)周邊的朋友出現(xiàn)自殺的意向,首先我們需要保持冷靜、不要大驚小怪。主動與他建立關系,對他表明你真誠的關切,主動關心他、鼓勵他。聆聽他所想表達的一切內容,聽出他的感受,給予他支持的力量;如果當事人不想說話,不要逼他說話,陪著他就可以了。
當有立即的危機可能,請不要恐慌,做出拋棄他的行為,當你無法處理時,可與任何可咨詢的專業(yè)機構或信賴的人尋求支持。陪伴在他身邊,減少他接近自殺工具的機會。
,不僅是教師節(jié),同樣也是世界預防自殺日,希望通過我們的公益講座能讓越來越多人關注到身邊這些處于心理掙扎的群體,“用您一鐘,挽救一個生命”。也許僅是我們平常一個簡單的問候,就能給予他們求生的力量;我們多一些了解與溝通,就能成為他們的聆聽者;我們多一些陪伴,就可能讓他們不那么無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