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Dengue fever)是由登革病毒(Dengue virus)引起的急性傳染病,通過媒介伊蚊叮咬傳播。
如果過去2周曾在登革熱流行的國家或地區(qū)逗留,或自己生活與活動的社區(qū)、街道、甚至城市范圍內有登革熱發(fā)生,當出現突起發(fā)熱(有時可達39°C),同時伴有以下癥狀之一——明顯疲乏、厭食、惡心等,常伴較劇烈的頭痛、眼眶痛、全身肌肉痛、骨關節(jié)痛,可伴面部、頸部、胸部潮紅時,應考慮自己有感染登革熱的可能。此時應盡快到正規(guī)醫(yī)院就醫(yī),并主動向大夫說明自己可能得了登革熱,以盡快得到診治,并采取防蚊隔離,防止進一步擴散。
目前登革熱尚無經審批注冊的疫苗上市,也就是說現在還沒法通過注射疫苗預防登革熱。
目前尚無特效的抗病毒治療藥物,主要采取支持及對癥治療措施。治療原則是早發(fā)現、早診斷、早治療、早防蚊隔離。重癥病例的早期識別和及時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關鍵。
? +
+
我國的登革熱主要由什么蚊子傳播?
這些蚊子分布在哪些地區(qū)?
我國登革熱的傳播媒介是白紋伊蚊和埃及伊蚊,俗稱“花蚊子”。
白紋伊蚊多棲息在孳生場所附近,在室外主要棲息在陰暗避風處,如缸、罐、壇的內壁,工地積水的基槽內壁;在室內則傾向于停留在墻上、桌椅和床下、懸掛的衣服上等。
埃及伊蚊是典型的“家蚊”,主要棲息在室內避風陰暗處,如水缸腳、碗柜背后、臥室床底、墻角、蚊帳等處,懸掛的有汗?jié)n的黑衣服,更受它們喜愛。
注:孳生場所:指蚊子的幼蟲生長及成蚊產卵的地方。
登革熱流行區(qū)和流行季節(jié)
該病廣泛流行于東南亞、西太平洋地區(qū)和非洲南部等熱帶、亞熱帶國家和地區(qū)。近年來,我國登革熱疫情主要為境外輸入病例引起的本地傳播疫情,主要來源國為緬甸、柬埔寨、印度尼西亞、泰國、老撾和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和南亞國家;多分布在廣東、云南等沿海或沿邊地區(qū)。
登革熱高發(fā)季節(jié)為夏秋季,一般自5月份開始逐漸增多,8~10月份為發(fā)病高峰期。
(1)封:封蓋水缸、水封下水道砂井或安裝防蚊裝置、密封有用的器皿
(2)填:填平洼坑、廢用水塘、水溝、竹洞、樹洞
(3)疏:疏通溝渠、岸邊淤泥和雜草
(4)排:排清積水
(5)清:清除小容器垃圾,垃圾塑料薄膜袋、廢用瓶罐、易拉罐等垃圾容器
1. 翻盆倒罐,清理住家及周圍各類無用積水
2. 保持住家及周圍環(huán)境衛(wèi)生整潔,清除各種衛(wèi)生死角和垃圾
3. 人、畜飲用水容器或其他有用積水容器5-7天徹底換水一次
4. 家中減少種養(yǎng)水生植物,已種養(yǎng)的容器5-7天徹底換水一次
5. 住家及周圍景觀水體,可放養(yǎng)觀賞魚或本地種類食蚊魚
6. 輪胎整齊存于室內或避雨場所,堆室外用防雨布嚴密遮蓋,戶外廢棄輪胎打孔,難以清除積水輪胎可用雙硫磷滅幼蚊
7.住家周圍外環(huán)境植被可用敏感公共衛(wèi)生殺蟲劑滅伊蚊成蚊
來源:中國疾控動態(tài)